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,祖辈务农,父亲是秀才。他五岁启蒙,六岁进私塾,从小被家人寄予厚望。但曾国藩小时候读书并不聪明,甚至被同窗戏称“比贼还笨”——有次他在家背书,窗外偷听的贼都背会了,他却还磕磕巴巴。不过他有个特点:**只要一拿起书,就像“饿狼扑食”一样专注**,这种“拙劲”反而成了他后来成功的秘诀。
道光十八年(1838年),28岁的曾国藩第三次参加会试,终于高中进士,从此平步青云。十年间,他从七品小官升到二品侍郎,连升十级,被同僚称为“火箭干部”。
1853年,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方,清廷八旗兵不堪一击。曾国藩临危受命,在湖南老家拉起一支“杂牌军”——湘军。他打破常规,**用乡情、师徒关系组队**,士兵大多是农民,军官多为落魄书生。
湘军打仗有个特点: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他们不玩花架子,每天只做两件事:挖壕沟、修工事,硬生生把太平军拖垮。比如在安庆围城战中,湘军围了两年,硬是靠“铁桶战术”磨死了对手。
最惨烈的是1864年攻打天京(南京)。湘军挖了13层壕沟,每前进一寸都血流成河。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更是带兵冲进天王府,活捉洪秀全的儿子。镇压太平天国后,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,成为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。
镇压太平天国后,曾国藩意识到中国落后了。他提出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办工厂、造轮船、学西方技术。1861年,他在安庆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——安庆内军械所,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。
他还举荐了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才,推动洋务运动。李鸿章后来创办江南制造总局,张之洞建汉阳铁厂,这些“开眼看世界”的举措,为清朝续了命。
曾国藩一生最得意的事,不是当大官,而是教子有方。他给子孙立下三条家规:
1. 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:全家穿旧衣服,吃饭不浪费一粒米;
2. 以勤治惰,以俭治奢:每天亲自下田干活,给子女示范吃苦精神;
3. 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:自己犯了错主动认,绝不甩锅。
他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,连“昨夜梦到吃鸡腿”都要批评自己“贪欲太盛”。这种“自虐式修炼”,让他从一个“笨小孩”变成了晚清最受尊敬的政治家。
镇压太平天国时,他手段强硬,被骂“曾剃头”;处理“天津教案”时向洋人妥协,被指“卖国”。但左宗棠评价他:“谋国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”。毛泽东年轻时更说: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”。
曾国藩用一生证明:笨人靠“拙劲”也能成大事;一个家族的兴旺,不在钱多,而在家风正、肯吃苦。他的故事,对当代人仍有启发——人生没有捷径,但坚持“勤、拙、诚”三字,终有回报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